17501659606 冯经理
两个人的坚守(转载)
时间:2024-05-26    点击:90
据《人民日报》报道 很少有人知道,在拥挤喧闹的沈阳火车站,有一个寂静得有些冷清的沈阳海关沈阳站办事处,担负着北京至莫斯科和北京至平壤这两列国际列车旅客行李托运和入境行李的查验工作。
11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沈阳车站行李房东角的办事处。说是办事处,其实仅有两名关员。条件也很简陋,仅有一间办公室和一台x光检验机。
“不管是出境旅客托运的行李,还是入境旅客需要提取的货物,我们都要检查,看看有没有携带违禁物品,或者超量携带限制物品,然后才能放行,再办理相关手续。”今年49岁的查验关员刘野平说。
11时许,一位金姓朝鲜旅客携带着12箱物品来办理货物托运手续。包裹经x光机检验,确认符合规定后,盖上公章,出具海关行李单,放行。
“现在随着国际航班的发展,出入境主要依赖航空,行李查验业务多集中在机场海关。”刘野平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这个车站办事处一是人员多,有七八个人;二是业务多,是海关一线监管的重点单位。现在冷清多了,有时一天也没一件物品。”
“哪怕是一天只有一件货物需要查验,我们也会认真办理,深感责任重大。”56岁的老关员孙京平说。
就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办事处岗位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除了中间几年岗位调整,刘野平干了18年;而老孙也在这儿工作了9年。
核对护照、查验物品、逐条登记、放行……这个有些单调乏味的工作,为何能坚守18年?
“他们父子两代都是海关人,而且做过一样的工作。”随行的海关人员介绍。
“我的父亲刘会文今年90岁,从沈阳海关组建,就在这里工作。”刘野平说,“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海关精神。”
这项工作的乐趣,外人难以体会得到。刘野平介绍,2005年6月,他和同事一起查获了一起走私熊、豹、梅花鹿等濒危动物标本的案子,当时很兴奋,也很自豪。“觉得作为海关关员,履行了中国加入濒危动物保护协会公约的承诺。”
多少年了,车站办事处还是一个科级单位,是海关里的冷岗位,但两人从来没有怨言。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繁忙热闹,到今日的冷清寂寥,两名关员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感受着巨大的落差,但他们行使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形象的责任心却丝毫没有减弱……


南昌海关通关一体化正式启动
一季度中欧班列(大连)开行数同比增长超50%
“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助力中欧班列货物出口换挡提速
直面问题现场解答 无锡海关关长走进“政风面对面”
海关“12360岗位练兵” 政务服务到指尖
宁波二手设备进口报关流程是怎样的?
胡玉敏出席WCO亚太地区训犬中心(北京)揭牌仪式
什么是托盘运输?
17501659606 冯经理
冯经理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