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国际消贫日”。扶贫帮困,海关担当。2014年以来,南宁海关共派出4名驻村“第一书记”,12名精准扶贫队员,投入援建资金共137.51万元,援建扶贫项目17个,帮助对口支援贫困村脱贫致富。
从广西龙州县县城出发,蜿蜒行驶20公里三级公路,穿过一个村民自挖的简易隧道后,就可以看到一条沙石村道,又颠簸半小时,终于到达了大山深处的水口镇三联村,这里的“第一书记”,是南宁海关关员郑峻。
三联村,生态环境优美却地处偏远,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有优势也有劣势。摸清村民贫困情况,因地制宜求发展,是村民们对“第一书记”郑峻的期许,也是他肩上的责任使命。
打基础 以加强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第一抓手
“三联村村户与村户之间相隔很远,而且村民平时都是用土话沟通,刚到的时候每天从早到晚要走访数十家贫困户,工作量非常大。”初到三联村的郑峻,为了尽快掌握村子情况,带领村干挨户走访,了解社情民意、感触百姓寒暖、倾听群众心声。可是对于一个外乡人,进村进户甚至都需要带着懂普通话的翻译。不仅是语言难懂难找,郑峻还发现,平时召集村委、村干开会、学习都比较困难,经常找不到人,村里办事效率不高。
如何更快地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让沟通顺畅起来,是郑峻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郑峻想到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决心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抓手,在村里组建一支任劳任怨、训练有素的扶贫工作队伍。他加强自身学习,同时多次向南宁海关机关党委请教取经,将先进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带回三联村。
针对农民党员文化程度不高的特点,召开“在脱贫攻坚中彰显党员作用”主题党员座谈会,以图文结合、生动易懂地形式开展互动交流学习,通过座谈凝聚人心,唤醒村里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干事创业的信心。组织党员群众到周边乡镇观摩学习农业项目,增强村民的创业决心。同时,注重发掘一些思想活跃、勇于带头致富的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给予他们外出学习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村里重大事项决策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对于外出务工、流动性强的党员,专门建立三联村党总支微信群,定期以“微课堂”的方式开展学习,解决因长期在外务工而造成的失联问题,让在外的党员多关注关心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出力出资。村支书农武功说:“外出务工党员见识广、经验多,但平时种种原因没办法了解家乡的发展,现在通过微信群,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知道了,大家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村里各项工作也好沟通了。”
郑峻和村干部们通过加强党建畅通了村里的信息传播渠道,积极向贫困户宣传扶贫小额贷款、“两后生”继续教育等扶贫政策,已经帮助36户贫困户申请到扶贫小额贷款、最低生活保障资助等。同时联系南宁海关机关124名党员,由党组书记、关长李文健带队与村民开展“一帮一联”结对共建活动。
目前, 三联村正在积极争创“星级基层党组织”,全村党支部4个,党员42人,党员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建设家乡热情高涨。81岁的农美芳老奶奶,是一名建国初入党的老党员,她说:“建国初期我作为民兵连长带领全村人民修水利,村里的大家都是主动奉献,不计得失。现在我做不了工了,但仍然可以为年轻人加油鼓劲,希望大家继续延续三联精神,共同脱贫致富!”
寻发展 以生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要定位
三联村位于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距离县城34公里,全村共287户,1160人,贫困户50户183人,是“十三五”规划国家级扶持贫困村。全村耕地均为旱地,主要经济支柱为甘蔗产业,部分家庭进行传统黄牛养殖。如何带领这个山沟沟里村子谋路子求发展,是郑峻要着重解决的第二大难题。
南宁海关关长李文健今年2月到三联村调研慰问时一再叮嘱:“三联村生态环境这么好,一定要选准产业,千万不能为了发展破坏了生态。”为此,郑峻与村两委干部们花了1个月的时间,到附近村屯学习先进生产经验,到处考察调研适合的产业项目,决定充分利用三联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优势,建立以科学养殖产业为主,旅游发展为辅的“生态扶贫”发展方向。
方向有了,项目是落点。在一次跟随南宁海关团委到水产畜牧业学校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生态牛栏的项目——将收割后弃置的甘蔗尾叶作为牛饲料,在特定的牛栏结构中,将牛产出的粪便继续作为甘蔗田的肥料。科学的养殖方法,既保证了黄牛养殖的饲料来源,又解决了甘蔗地每年昂贵的肥料开支,同时还可解决一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这不正是为了三联村量体打造的项目吗?郑峻越想越兴奋,他马上回到村里召集村两委开会研究,对现有黄牛养殖场进行改造。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资金是大问题。除了村民自筹一部分外,还差几十万。郑峻想到了自己的娘家——南宁海关。他将三联村基本情况、项目考察报告等情况报告南宁海关党组,得到了南宁海关党组的认可,出资266525元援助项目建设。
在积极推动生态牛栏改造项目的同时,郑峻又结合三联村所处的弄岗国家级保护区植物品种丰富、花期互补性强、蜜源丰足的天然优势,推动蜜蜂养殖合作社的成立,引导贫困户以奖补资金入股合作社的形式,参与生产经营与分红,形成“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进行蜜蜂养殖。目前该村50户贫困户已分别加入2个合作社,实现合作社对贫困户的全覆盖。
“目前,我们已实现出栏蔗香黄牛169头,获利68万元;繁殖牛犊31头,潜在利润12.4万元。贫困户从中获得的稳定收入包括土地租赁金每亩1000元,养殖工资每人每天50元,收购甘蔗尾叶每吨200元,自家黄牛寄养每头每月200元以及年底还可参与利润分红。”郑峻数着手指头给记着算了一笔“经济账”。
郑峻介绍,今年新建的蜜蜂合作社也将产生盈利,若按每箱年产量14斤,单价80元估算,合作社154箱蜜蜂年底将产生17.54万元销售额,每户贫困户收益可达2000元。
惠民生 以完善基建作为脱贫攻坚重要举措
10月13日,三联村“龙州县示范性儿童家园”开园。 “儿童家园”由一座两层水泥小楼组成,配套有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场、一个多功能儿童娱乐区以及室内教学区,基本满足了幼儿教育活动需求。
“我们村没有幼儿园,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主要外出务工,家里面只有爷爷奶奶带着。你看跷跷板旁边的蒙奶奶,她的小孙子可喜欢这里了呢,天天闹着奶奶带着来。”管理员农祝松指着儿童娱乐区正在玩跷跷板的一对老人和小孩说。
儿童家园是三联村基础设施改造的一个小工程,除此之外,村里还对进村道路进行了改造,建设了垃圾收纳场所,并建议县移动公司打造行政村网络全覆盖示范点。
基础设施水准的提高,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也为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 “你们刚才进来的那段沙石路,就是我们正在修平拓宽的村道。这条公路按旅游公路标准高规格打造,明年初开通后将有一条崭新道路,直通蚬木王旅游区。”郑峻说。
除养殖项目外,三联村委村干部们正在积极推动举办“蚬木王”旅游节,让山外的人到三联村旅游。“我们三联村风景优美,又有蚬木王,大家来休闲放松愉悦身心,我们的村民提供服务发财致富。现在我们正抓紧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技能培训。争取在明年二月二传统蚬木王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郑峻说。
“南宁海关派出第一书记到三联村后,有力地推动了三联村的扶贫工作,预计到2016年底实现整村脱贫,全村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比2015年增长一成多。”武德乡党委书记陆超鑫说。除了收入增长外,海关派出的第一书记让三联村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眼睛里都闪着光,精神状态的改变是扶贫工作的又一收获。(周磊/文)
海关坚守岗位 春节通关顺畅福州海关向文物部门移交一批罚没文物广州海关优质服务助春耕2022年1-12月全国累计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的七大城市港口接举报海关速截两“绑”客华东首票保税油跨关区供应顺利开展“6·18”临近 海关助力跨境电商备货忙“两直”新模式助力通关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