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1659606 冯经理
因为专注 所以专业——记厦门海关三级关税专家戴函军
时间:2024-11-04    点击:107
厚厚的老花眼镜,两鬓飞霜的头发,36年的海关生涯,他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老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业务一线的三级关税专家,凭借丰富的商品归类知识和过硬的关税稽征本领,老戴屡建奇功,累计查发各类逃证及较大逃税案件2200多起,为国家补征税款5100多万元,获得海关总署二等功、海关通关系统先进个人等各种表彰奖励近20次。
并不是财经专业出身的老戴,尤其注重业务学习。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心得,科里的同事们总能看到他架着厚厚的镜片,捧着税则、对着电脑,一坐就是一上午,往往连吃饭都要别人提醒。他这股认真钻研的劲头有时还延伸到8小时之外。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会利用业余时间或跑书店购买专业书籍、或泡图书馆查询资料、或向专家求教、或上网了解知识等方式追究到底。正是这样一股子钻研精神,为他成为归类审价专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至今,他共撰写了近30篇关税方面的论文发表于海关系统各级刊物上,有20余篇论文获署、关级奖励。
“我比较笨,就只好用心了。”每当有人问老戴学术的秘诀,他总是憨憨地笑着这么回答。就是这样一个“笨人”,用三十余年的坚守成长为一名海关关税专家。而面对企业种种疑难杂症,他有问必答,不仅能一口说出各种商品的监管方法、归类税号,还对海关政策的演变过程烂熟于心。经常到海关来办业务的进出口企业和报关行人员都会说:“老戴业务好,有什么问题就找他,保准给你最专业的答案。”
2014年2月,厦门海关“戴函军专家工作室”在厦门国际航运中心二楼的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正式成立。这里是厦门海关最大的对外窗口,老戴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了。他说:“每当我在工作中发现了一起差错,为国家补到一笔税款,或者为企业解决一个通关难题,我就有了成就感和幸福感,觉得为社会做了一点贡献,就觉得人生价值得到了实现。”
2016年11月,厦门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率队,向老戴请教厦门地铁1号线机器设备进口的通关申报事宜。此时离地铁一号线计划全线洞通仅剩一个月的时间,而企业这次准备进口的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控不落轮车床和公铁两用车等又均是关键设备。“这些设备如果不能及时进口安装,将大大影响下一步施工进度。”企业负责人忧心忡忡。获悉企业需求后,老戴率领专家工作室成员直接对接企业,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企业拟进口设备的商品编码、规范申报、口岸清关等通关要点进行“一对一”指导,提高审征放效率,为企业设备通关给予最大支持,确保地铁一号线如期洞通。
“戴函军专家工作室”成立之后,老戴麾下就不乏虚心好学的年轻关员。针对每个人的特长,老戴通过课题指导、合作研究、案例分析、以干代训等多种形式,帮助这些关员在业务上迅速成长,逐渐成为所在科室的业务尖子和骨干:闫捷,海关总署“海关统计专业小组”成员;王蕊,厦门关区监管通关岗位能手;黄娟,厦门关区“专家导师制”首批优秀学员……
在老戴的倡议下,专家工作室自2014年7月启动“专家巡讲”活动,将专家课堂带入一线科室及进出口企业:为关员讲解海关商品归类、审价、风险分析的工作技巧,剖析差错案例,提示带有普遍性及倾向性的工作风险;为企业带来最新鲜的海关政策动态,援引实例向报关行、企业讲授具体申报指引和通关要求。通过专家导师—专家学员—一线关员的技能传承模式,专家工作室人才孵化器功能得到有力发挥,基层海关人才梯队建设效应逐步显现。
老戴传递给身边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海关业务钻研心得,还有他火一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数十年如一日的磨炼和坚守,戴函军这个名字已成为扎根在厦门海关基层的一面旗帜,引领着年轻关员们坚守信念、执著追求。(康张婷/文)


“救命药”零关税 湾仔海关累计为企业减免税款1950余万元
上海机场报关公司
9类危险品防焦剂缅甸仰光港清关要注意什么
旧机电设备进口清关流程及资料
新旧设备产品进口清关操作流程及相关问题
2018-2022年对日韩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变化
黄埔海关六岗位同获广东省“巾帼文明岗”
一般贸易上海进口报关化妆品流程
17501659606 冯经理
冯经理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