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设施不足、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这是5年前不少报关员对广东省中山口岸的印象。如今,中山市的通关环境有了质的飞跃,目前企业在中山海关的出口通关时间平均不到20分钟, 8月份进口平均通关时间8.35小时,比2016年压缩超5成,已达到压缩通关时间三分之一的目标。
“现在,我们用了自报自缴的模式,只要坐在公司的电脑前登陆系统就能完成报关单申报和放行,超级方便。” 从事多年报关业务的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报关主管石红善很能体会这5年的变化。
“自主申报,自行缴税”是海关税收征管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两中心三制度”改革深入,越来越多企业适用“自报自缴”业务,中山口岸每月“自报自缴”报关单份数逐月增长。9月,全国海关实行税单打印后置,如今企业选择“自报自缴”,就能改变了原有的“先审核后放行”的作业模式,实现货物放行时间提前,进一步缩短了货物通关时间。
5年来,业务改革不停步。2012年12月1日,中山关区启动了无纸化通关试点改革。自此,中山通关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汇总征税、区域通关一体化、查验单兵作业系统改革、企业“自报自缴”、税费电子支付、全国通关一体化等系列改革相继稳步推进,通关流程不断“瘦身”,为中山的外贸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企业的改革获得感不断增强。以“一月一缴”的汇总征税模式为例,台耀科技(中山)有限公司正常的单证10分钟就能办理通关手续,当天就能提取货物。该公司的关务负责人蔡文香说:“相比于之前逐票征税,一月一缴,既节省了人力,又减轻了公司的流动资金压力。”据测算,因为适用“汇总征税”模式,该公司每个月能盘活的流动资金就超过了750万元。
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每月进出口七八百个柜,业务量大,此前每天有3个报关员和1辆车专门在企业和中山港之间“跑”。该公司贸易课课长邹萍说,去年中山监管通关信息平台上线后,如果不需要查货的话,报关员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货物通关手续办完。
为了让企业享受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中山海关配合地方研发中山监管通关信息平台, 2016年10月上线试运行,今年6月在中山所有码头“全覆盖”。
平台通过与码头作业系统对接,在海关与港口码头内形成通关、查验、放行、卡口4个环节无纸化作业,缩短了货物的留港时间,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据统计,平台上线以来,进出口企业减少提交报关单及随附单证近110万份,免打印查验通知书13447份,免人工校对纸质提运单42.4万份;码头经营企业免打印纸质出闸放行条69.6万份。
智能卡口是中山监管通关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硬件,提到它,货车司机小李不禁咧开了嘴,他表示,现在搬好货后只需要在智能卡口停车刷卡,信息比对成功后立刻自动抬竿放行,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拿着一叠单子签名盖章。
不只是企业,海关关员也享受到了“智能通关”的便利。在中山港货运码头,查验科关员王少耘、吴敏青接到了一票查验任务后,拿起一部“平板电脑”走向了查验场。这部“平板电脑”就是海关的移动查验单兵作业系统的终端。“以前,我们都要回去电脑输入查验结果,现在直接在平板电脑上一键生成,查验时间缩短了。”王少耘说。
(何雪雁/文)
台湾货物出口大陆,海运清关7天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持续下滑金陵海关查获3780支进口不合格牙刷海关破解改革难题助推地方经济海铁联运受青睐上海海关全面启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电子化代理危险品PET油墨出口报关海运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增长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