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1659606 冯经理
上海自贸试验区“分类监管”试点突破万票
时间:2025-08-07    点击:14
“一个仓库、一个系统、一套设备、一套人员,就可以做好我们所有的相关业务,分类监管给我们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减少。”上海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影明提到的“分类监管”,就是上海海关近期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全面推广的“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业务。今年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改革试点运作票数突破万票,货值近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倍和3.8倍。
“原先我们从国外进口的奶粉,一部分进入保税仓库,一部分进入区外仓库,两条渠道都要运营,都要产生成本。” 黄影明说。由于客户需求和成本管理等因素,涉及进出口的供应链企业往往不可能只采用保税仓储或非保税仓储中的一种。“部分货物以保税货物状态储存,安排国内经销。部分货物通过口岸清关送至区外暂存库,直接配送销售渠道。这样的模式,也让企业的运营成本很难进一步压缩。”
“启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后,发生了很大改变。”黄影明说。2015年起,元初公司开始采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业务模式,企业取消了区外仓库,货物清关后依然可以存储在保税仓库内,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在一个仓库内实现了“双卡双待”。通过整合区内外仓库,元初公司节约了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转效能,企业的利润可实现30%以上的增长。
2014年11月,上海海关正式启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业务模式试点。通过对试点企业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实现对货物进、出、转、存情况的实时掌控和动态核查,实现了保税仓库增加非保税货物“同仓共管”的功能,使得上海自贸试验区真正成为国际国内货物中转自由转换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提升了仓储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自2014年启动两年来,上海海关不断推进自贸试验区“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业务模式,截至目前,改革试点运作票数已突破万票。上海海关还积极探索,在稳步拓展物流配送模式试点范围和商品类型的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对不同状态货物的一体化运作统筹,开展内外贸业务。同时,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专用模块,指导企业加快系统建设,并联合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建设“保税区域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便利中小微企业参与试点。
截至目前,上海海关已完成5批次企业联合验收,“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业务试点企业增加至35家。上海自贸试验区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改革启动以来,累计完成国内货物进出区1.2万票、货值近30亿元。其中今年以来运作1万余票、货值近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倍和3.8倍。
(陈君言、宋晓宇/文)


雪域“吉祥之果”产出乡村振兴“致富油” 香格里拉海关助力迪庆青刺果油实现首次出口
航空声明价值费的计算
越南快递小包裹双清含税包派送到门
离岛免税成海南旅游新亮点
智能监管创新局 智关建设展作为
秦皇岛综合保税区通过实地验收 河北外贸发展又添新平台
鞋帮面也有山寨货
天津旧机械进口报关代理手续
17501659606 冯经理
冯经理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