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江苏某公司向上海海关申报进口未裁剪偏光膜,商品编码9001200090,关税率0%。经过海关查验,发现货物未已经裁剪的偏光膜,应该归入9001909090,关税率1%。同年6月海关对上述错误申报作出了补税处理。
在此之后,该公司仍延用未裁剪偏光膜(9001200090)的商品编码继续进行相关进口申报,理由是海关除了补税之外,没有让企业修改商品编码。另外,该公司自开始进口时就是用这个编码的。上述理由应该说是不合常理的,海关作出补税处理,该企业就该知道是因为商品编码错误而被补税的,况且海关还会制发相关补税的书面文件。
结果显而易见,2022年4月企业接受所在地海关的稽查,很快就发现了上述继续使用错误商品编码进口的事实,该企业最初进口的确实是未裁剪偏光膜,但随着业务变化,也开始进口已经裁剪的偏光膜,但企业进口申报的商品编码一直维持不变。并对企业进行了处罚。
该案例很简单,让人疑惑的就是企业为什么不能及时更改商品编码。如果说原来不知道进口商品有变化,或者商品编码归类知识不足,2021年4月被海关指责并补税后就应该明确了呀。
如果把企业当成是一个人,或者不能理解上述情况。但企业内部存在明细的分工,如果关务部门没有及时报告甚至进行掩盖,就会遮掩住问题点。对于海关指出的问题点,企业的经营层应该了解,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改进,防止问题再发。在企业管理中,报告是把双刃剑,不主动报告是不对的,只依赖报告,不俯下身子看看也不行。还是那句话,企业应该多关注关务部门和人员的情况。
服装进口报关有哪些流程及难点?屡见不鲜的外发加工违规案例航空运价常用订价(二)尼日利亚港口主要有哪些?什么是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空运费用及DHL的费用计算方法什么是危险品限量申报?大包装食品进口报关单证资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