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1659606 冯经理
【残次品管理改革】最让人期待的改革试点
时间:2024-03-26    点击:303
残次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严重缺陷或者达不到出口合同标准,无法复出口的制品(包括完成品和未完成品)。在实际生产中包括料件,半成品,完成品。对于企业来说,残次品没有太多价值,但从海关业务角度来看,保税残次品要折算成保税料件,按原进口价格内销补税,不能擅自处理,残次品与保税成品,料件的管理没有差异。企业眼中的垃圾,却是实际业务中的“宝贝疙瘩”,不得不投入成本来保管和处置。残次品要分门别类保存,详细记录数量,企业为此要增加仓库面积成本,人员管理成本。残次品处置回收价格很低,但补税价格要按照料件原进口价格,企业承担很大的税金成本。例如一些损坏的电子元件,体积小价值高,几个纸箱就能装下,要补税上万元甚至是十几万元后才能废弃。电子元件废弃回收价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倒是它们的包装材料,如塑料盒和纸箱更值钱。
海关从2021年7月在全国9个海关推广的残次品管理改革试点将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优惠。按照创新规定,加工贸易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对无法内销或者退运的加工贸易残次品,在向海关申报后自行或委托第三方,通过无害化销毁处置方式改变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特性,并按销毁处置后的货物报验状态申请补税。此举既遵循国际环境保护通行做法,也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有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通俗一点说就是把残次品压成碎片后,按边角料价格内销补税。例如碎塑料,碎金属,碎玻璃等等,这些边角料的价格远远低于料件原来的进口价格。例如原来上百万元的集成块,压碎之后可能只值几百元。将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税金成本。
据海关广东分署介绍,在深圳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南头海关和惠州海关的联合推动下,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等4家惠州企业成为了深圳海关首批享受加工贸易残次品销毁处置改革试点红利的加贸企业。自试点改革启动以来,参与试点企业已累计办理加工贸易残次品销毁处置32票,涉及残次品4834.78吨,耗用保税料件金额17.58亿元,如果按原价补税,关税和增值税在3亿元左右。将近1年时间,4家试点企业,就可以节省3亿元税金成本,可见这项优惠措施力度之大,是以往任何措施都难以企及的。
正因为是如此重大的改革,更需要细致周密的安排,希望海关能够尽快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直至全面实施改革,为全体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但是反过来想,海关和国家也将流失很大的税收来源,这种壮士断腕式的重大改革,无疑要经受各种考验和阻力,是否能顺利落地,还要拭目以待。


进出口货物报关范围和报关期限
事实证明,大理石进口报关没那么复杂
报关单申报错误应该怎么办?
马来西亚海运港口:瓜拉苏埃(kuala suai)港口
黄埔海关与印尼执法部门联合破获走私冰毒案
中阿海关交流畅谈“市场采购”融入“一带一路”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人数突破250万人次
南昌海关与省机场集团深化合作
17501659606 冯经理
冯经理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