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光,西宁海关现场业务处副处长,2015年10月被选派到距省会西宁市600公里之外的海拔近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青珍乡典哲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牧民群众走上了脱贫之路。
扎根基层 俯首甘为孺子牛
时至今日,刘浩光依旧清楚地记得两年前他第一次来到典哲村时眼前的景象和一份份数据报表所带给他的深深触动:典哲村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纯牧业村,属于国家级贫困村,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高寒缺氧,年降雪期为8个月,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村里基础设施薄弱,道路年久失修,大部分牧民家中尚未通电,大部分地域未覆盖手机信号。全村下辖的212户牧民家庭全部为藏族,其中贫困户10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一半以上,且居住相对分散。多年来,牧民群众主要以藏药材采挖及畜牧业养殖为经济来源,观念落后,科技知识水平低,增收困难,生活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脱贫致富工作任务重。
刚进村的时候,大家都刻意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刘浩光没有退却,他深知既然选择了驻村扶贫,就一定要干出点样子来。他拿起铺盖,穿上胶鞋,借住在牧民群众的土房子里,与贫困群众交心,同甘共苦,共谋发展之路,这一住就是两年多,牧民们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走村串户 用脚步丈量民情
“走村串户、深入调研、了解民意、精准识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前提。如果扶贫干部不俯下身子,不走村入户深入群众,不去面对面了解牧民群众的真实情况,又何来精准?”刘浩光说。牧民才东没有工作,家住土坯房,母亲患有严重的肝包虫病和肺结核,治病花费了家中大量的积蓄,当了解到女儿因家中无力负担学费不得不辍学的情况后,刘浩光积极与当地学校协调,为其免除了学杂费和书本费,解决了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一户牧民家庭因家中子女结婚分家而出现草山纠纷,找到了村委会,几经调解都无法解决后,又找到了乡政府,刘浩光和乡党委书记、乡调委会的人员一起详细询问,耐心劝解,几经周折,最终其子女们达成一致意见,高兴地离开。
两年来,他带领着西宁海关驻村扶贫工作队,沿着崎岖不平的乡村道路,多次深入贫困牧民家中调研走访,冒严寒、战风雪、风餐露宿、加班加点,准确记录贫困户的家庭状况、家庭收支和脱贫打算,并认真记录下藏族牧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刘浩光用真诚与关爱化作一股凝聚力与感召力,将驻村扶贫干部和典哲村牧民的心紧紧的连在一起。
主动发力 加强“造血”功能
在了解到培训技能、提高素质是贫困牧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后,刘浩光积极寻求贴合典哲村实际的技能培训项目,先后从果洛州农机使用管理站为贫困牧民争取到了农机使用和饲草种植两期农牧民技能培训班,使每户扶贫对象掌握1-2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通过技术扶贫、劳务扶贫,提升了典哲村牧民们的劳动管理水平和基本素质,强化了典哲村的“造血”功能,受益的100余名牧民群众对他翘首称赞。他与乡党委、政府、村“两委”班子和牧民群众就典哲村的产业发展项目多次协商论证,最终利用典哲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荒滩荒地,新建了2000亩典哲村生态畜牧燕麦饲草种植基地,并引导实现“专业合作社+牧户+市场”产业化组织形式,大力发展饲草种植产业。
据统计,2015年,入股合作社的175户社员家庭平均每户分红1023元;2016年,平均每户分红2382元,同比增长132.84%,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牧民群众增收的双赢局面。
两年来,刘浩光带领海关驻村扶贫工作队根据每户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扶持,因户施策,对全村286名贫困人口进行了分类脱贫。其中,医疗救助80人,大病救助20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8人,异地搬迁57人,参与生态保护(新增草原管护员)1人,教育帮扶27人(其中职业教育22人,“雨露计划”大学生补助5人),低保兜底73人。
两年的驻村生活让刘浩光对典哲村有了深厚的感情,在西宁海关的大力支持下,他为典哲村贫困户筹集到第一批饲草种植专项扶贫资金10万元,防寒衣物、学习用品、文体用品及米面油等扶贫物资2000多件,价值20余万元。他本人还主动协调果洛州民政局下拨5000斤扶贫救济粮,直接发放到牧民手中。
2016年5月10日,青海省委副书记王建军赴典哲村调研时专门听取了西宁海关精准扶贫工作汇报,对海关扶贫工作队在实施精准扶贫、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予以肯定。(范申森/文)
国际海运货代发票对于付款的证明作用(二)自理报关企业办理注册登记需要那些资料二手设备设备进口报关解决方案与常见进口国上海进口休闲食品报关越南海运出口报关流程是怎样的?深圳海关助力出口东盟跨境电商快速增长英国专线小包专线运输方式,多少天到英国?深圳海关隶属罗湖海关与香港海关联合行动查获男子利用女性塑身内衣绑藏手机入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