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时报》报道 9月3日,上海洋山港。一艘装载着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的20吨出口货物的海船离开港口,开往目的地法国。而早在这批货物离开上海的前10天,这批货物已经算作货物出口了,而货物的主人——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已经开始申领出口退税。
“退税时间比以前提前了17天”,邓四保这样说,邓是负责办理出口退税的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的关务经理,在他看来,这多出的17天直接带给企业的就是真金白银。
而在外经委副主任何为眼中,重庆保税港区,让重庆海岸正由梦想变成现实。
4200家渝企受惠
8月23日,这批出口法国的货物一进入到保税港区的当天,邓四保便拿到了由重庆海关签发的出口退税核销联。
“凭退税核销联,我就可以去国税和央行重庆营管部办理退税了”。邓说,而这在以前,至少需要等上17天,这看上去普通的17天,给邓四保所在的公司节约大量的资金时间成本。
国际复合材料公司的受益只是未来4200家渝企乃至更多中西部出口企业的一个缩影。
重庆海关表示,从邓的货物进驻开始,就标志着重庆保税港区进入了实质性运作,深处内陆的重庆,真正意义上与沿海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虽然重庆保税港区地处内陆,距离上海2300余公里,但由于采取了内陆保税港区特有的“预结关+转关”通关模式,出口货物入区即视同离境,退税时间至少提前半个月,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物流仓储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
“数千家重庆企业将像复合材料一样,从保税港区的实质性运作中受益。”市外经委副主任何为表示,重庆具有出口资质的企业有4200多家,涉及的相关人群超过百万。
聚集效应显现:市外企业来渝借道。
“重庆有海,这不再是一个梦想,而是成为现实。”在何为看来,这一西部独一无二的海岸线,也让重庆抢占了整个中西部内陆开放的制高点。
据重庆海关透露,从重庆国际复合材料的货物“出关”以来,短短几天时间,已有7批来自四川等地的市外企业的货物来渝申请“通关”。
其中最先从保税港区出关的市外企业是四川自贡的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出口货物为焊条,重量高达84吨。
“保税港区将成为巨大的吸金器,吸引市外出口企业入渝借道。”市外经贸委人士认为,作为国内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其可以辐射周边6省20多座城市的进出口贸易,预计出口加工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保税仓储、物流产值超过5000亿元,有望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窗口。
首航!珠海机场迎来国际公务机国际邮包“坐着‘苏满欧’”去欧洲上海进口牛肉报关公司上海西北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合肥海关外贸“翻番”变化大青岛海关今年关税保证保险担保金额160多亿元出料加工货物通关手续流程“望、闻、问、切”、三大法宝——海关关员审价有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