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在库误差计算的公式很简单,【进口-出口*单耗-实际在库】,等于零就是在库平衡,大于零就是在库短少,小于零就是在库盈余。不过在实际计算中就要复杂得多了。要考虑已经已经报关,尚在途中的进口料件,已经手货但尚未报关的深加工和集中申报等进口料件,已经离开厂区但未报关成品,已经送货但未报关的深加工结转料件等因素。而实际在库也要考虑,成品,半成品,还未处理的残次品等数量。
经过上述计算后,得出的结果是大于零,即保税料件短少。首先要找原因,为什么造成在库短少,如果日常注重管理,短少的量不多,金额不大,造成短少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生产计划(包括成品构成变化)较为频繁,手册/账册和实际生产不能达成同步变更而导致的,并针对其中几个重点料件进行分析举例。还有正常的盘点误差,细小零部件丢失等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一般海关都可以接收解释,同意短少部分的料件进行内销补税。
如果平时疏于管理,短少的量就不会少,原因也分析不出来,即便列举上述的原因也无法完全解释。就会因为不明原因产生在库短少而招致海关的处罚。按程序完成处罚后,才能办理内销补税。
在库短少多少才算多,多少才算少,还真没有一个标准。按绝对值来说1万元以下的在库短少就算比较小了。按比例来说100ppm以下就算比较小,10ppm以下就算非常小了。(ppm:百万分之一)
万只北欧水貂抵连 大连海关快速验放进村入企、倾听民声 杭州海关开展大型调研活动帮扶小微企业海关合奏乐器企业升级发展“进行曲”手风琴邮包里的“不速之客”航空几种特殊物品的运输进口牛副产品清关所需单证资料有哪些南宁海关查获侵权汽车标识243个海关“链条式”服务力保鲈鱼“鲜活”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