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同时成立了潮海关。从那时起,今日汕头海关的前身——潮海关,伴随着这座城市历经沧海沉浮,共同经历了战争的腥风血雨,也共同见证着共和国的开放复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档案,回到那年夏天,还原漫漫潮关路上的一段历史,重温若干重要的历史点滴。
1939年6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汕头
为方便进行军事掠夺,日军采取军事管理形式直接垄断了汕头口岸的有限贸易,每周只准外轮一艘进港,载运外国人的用物、邮件和少量日本、台湾籍旅客出入。同时,由洋人担任的潮海关税务司遣散华籍员工11名,以求妥协。
占领汕头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潮海关验货场、宿舍、电台和巡逻艇。潮海关除在邮局继续执行职务外,对外完全停止活动,韩江、西堤、妈屿等潮海关分卡的工作陷于停顿,所有支领经费等事务都需报经日本领事签署同意。潮海关虽有一段时间还与设在上海外国租界的总税务司署保持联系,但实际上已失去作用。
1940年10月,潮海关税务司阿克尔向总税务司呈报了一封密呈,报告汕头被日军占领以来的行政、贸易、税收等情况。在沦陷区,获得这样的可靠消息非常不易。报告中称,“自从汕头被占领和关闭港口贸易以来,海关无法对外行使职权(除邮包科外),对由日军当局签发特准证所进行的非官方贸易,也未有进行管理。”该报告原文现存于广东省档案馆潮海关全宗总 /6/203号卷。
1942年6月日本扶持的伪潮海关成立
日伪政权委派原潮海关三等帮办高桥明(日籍)任伪潮海关代理海关长,由伪潮海关负责执行检查船舶、征收关税等海关职能。当时潮海关共有关员34日(其中日籍12人),课长、监察长等主要职务均由日籍人员担任。9月10日,伪潮海关正式对外办公。9月16日,日伪关务署电告伪潮海关,自伪潮海关重新开关之日至1943年6月底,每月应从净税收中支付相当于8万军用券的中储券给日伪汕头市政府。
在伪潮海关恢复业务后的3个半月内,进口价值(国币,下同)270.58万元,出口价值54.6万元;征收税款191.22万元。1943至1945年,英美等国开始封锁沿海,航运受阻,汕头口岸进口贸易更为减少。在此期间,进口以米、糖、茶叶、燃料、杂粮为主,出口以纸张、旧麻袋、瓷器等为主。
潮海关华员职工积极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潮海关华员职工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和保护关产的“护关运动”。1938年5月调至潮海关工作的彭瑞复,是郭沫若之后潮海关的第二名共产党员。到达汕头后,他与秘密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发展潮海关关员黄志恒加入共产党,并在潮海关组织了一个话剧团,在中山公园前的红亭演出表现一名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在空战中负伤的话剧——《血洒晴空》,宣传抗日战争。
1945年7月,在日本侵略军投降前夕,伪潮海关奉令赶办结束关务工作。至此,潮海关被日军接管、控制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李舒婷/文)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合肥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四年硕果累累货物中途丢失 中铁快运是否理应赔偿上海进口工程设备清关代理公司海上运输风险防范措施(一)大理海关积极服务大理州开放型经济发展(转载)“女机织上衣”竟夹藏侵权电动推剪汕头港海关退运46个携带残留转基因玉米种子的进境空集装箱淮安首架国际全货机起航